兰州理工大学在钠离子电池领域的相关行动如下:
1. 科研成果及研究团队方面
科研成果产出:
张天芸副教授、冉奋教授等在《纳微快报》上发表了 “纤维素基碳材料用于提升钠离子电池倍率性能的研究进展” 的综述论文,系统地讨论了纤维素材料和纤维素衍生碳材料的结构特点,从离子扩散和电荷转移的角度讨论提高纤维素衍生碳材料倍率能力的策略4。
冉奋教授课题组还在材料领域期刊 Materials Today 上发表题为 “Fast – charging cath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 & sodium ion batteries” 的综述论文,从影响正极材料快充的主要因素、实现正极快充可能的储能机制及各种 libs 和 sibs 的快充正极材料等方面系统概述了正极材料快充的研究进展及未来发展方向。
研究团队建设:兰州理工大学材料学院 / 有色金属先进加工与再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冉奋教授团队,在高分子能源材料的设计制备及表面改性与功能化方面有丰富的研究经验,涉及导电聚合物、隔膜、聚合物电解质、聚合物基复合电极材料等在锌离子电池、超级电容器、钠离子电池等储能器件中的应用。
2. 参与产业战略研究方面
在 2024 年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甘肃研究院重点战略研究与咨询项目 “甘肃省钠离子电池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启动会中,兰州理工大学作为参与高校,其相关专家学者对项目选题给予高度肯定,同时对项目的组织实施提出意见建议。该项目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 “双碳” 目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对甘肃省新能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5。
3. 学术交流及成果推介方面
2023 年 10 月 12 日上午,市科技局联合兰州理工大学开展线上 “强科技” 科技论坛暨成果推介活动。李世友教授作了题为 “锂 / 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制备技术开发及应用” 的报告,并与线上企业及院校科研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这一活动促进了高校与企业技术对接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