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中国钠离子电池及其产业链介绍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中游为电池制造环节,根据不同的封装形式,可以分为方形电池、圆柱形电池、软包电池、刀片电池等;下游为应用领域,可应用于低速电动车、AGV、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智能电网储能和家用储能系统等。
上游分析:

钠资源丰富: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在地壳中的丰度位于第 6 位。2022 年中国钠盐储量为 142.9 亿吨。钠离子电池因钠价格低廉而具有潜在价格优势,适合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等领域。
原材料成本占比:钠离子电池结构和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组成。其成本较锂离子电池可降低 30%~40%,材料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及电解液均占 26%,隔膜占 18%,负极材料占 16%,集流体占 4%。
正极材料企业:当前主流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类化合物、聚阴离子化合物等。代表性企业主要有湘潭电化、攀钢钒钛、安庆曙光、振华新材、华纳新能、纳诺新材料、容百科技、钠创新能源等。
企业布局情况:在钠电池材料体系方面,正极材料的主要布局厂商有容百科技、振华新材、当升科技等。其中匹配振华新材钠离子电池正极的电芯已实现装车应用。

中游分析:

出货量:2023 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约为 0.5GWh。随着钠电产业发展,2024 年出货量有望首次突破 1GWh。
需求量:目前部分企业小批量生产钠离子电池,尚未大规模产业化,初期成本优势不足。未来随着产业投入加大,其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2024 年需求量预计将达 11.9GWh。
产能分析:2023 年以来已有超 22 家企业发布钠离子电池新品、超 31 家钠电企业获得融资、超 80 个钠电项目签约/开工。目前宣布投产的企业包括阜阳海钠、华钠芯能、传艺钠电、多氟多、维科钠电、中比新能源等,合计产能超 10GWh,此外还有多家企业中试线投产。
企业布局:国内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超百家,可分为以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为代表的专注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以及以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锂电巨头企业。中国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技术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储能、中低速车和电动二轮车等领域潜在市场广阔。
重点企业分布:中国钠离子电池相关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28 家)、浙江省(12 家)和江苏省(10 家)。

下游分析: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电动两轮车、光伏电站、风力电站、工程机械等。例如,2023 年中国电动两轮车的销量约为 5600 万辆,预计 2024 年将增至 6562 万辆;2024 年 1-3 月,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 6.6 亿千瓦,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 4.6 亿千瓦。随着相关政策推进,工程机械行业也迎来发展机遇,2022 年国内工程机械营业收入降至 7977 亿元,2023 年约为 8490 亿元,预计 2024 年市场将增至 8766 亿元。

发布日期:
分类: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