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中国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介绍

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上游为原材料,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集流体等;中游为电池制造环节;下游可应用于低速电动车、AGV、电动摩托车、电动自行车、智能电网储能和家用储能系统等领域。
上游分析:

钠资源丰富:钠元素以盐的形式广泛分布于陆地和海洋中,在地壳中的丰度位于第6位。钠离子电池一方面具有钠资源丰富的优势,另一方面因钠价格低廉而具有潜在价格优势,适合应用于低速电动车和大规模储能等领域。
原材料成本占比:钠离子电池成本较锂离子电池可降低30%~40%。其材料成本构成中,正极材料及电解液占比最大,均达26%,隔膜占比18%,负极材料占比16%,集流体占比4%。
正极材料企业:当前主流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主要有层状氧化物、普鲁士类化合物、聚阴离子化合物等。部分代表性企业包括湘潭电化、攀钢钒钛、安庆曙光、振华新材、华纳新能、纳诺新材料、容百科技、钠创新能源等。其中,匹配振华新材钠离子电池正极的电芯已实现装车应用。不少企业在钠电池材料体系的正极材料方面有所布局。
其他原材料及相关企业:钠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分为碳基负极材料、非金属单质材料、金属或合金类负极材料以及有机化合物四类,负极材料以碳基材料(硬碳和软碳)为主,如宁德时代、贝特瑞、中科海钠、华阳股份等企业选择硬碳材料,且已处于量产阶段;电解液方面,现有的六氟磷酸锂龙头企业可通过产线切换取得先发优势,多氟多具备千吨六氟磷酸钠生产能力并已供货,新宙邦、石大胜华、永太科技等也有业务布局,钠创新能源是钠离子电池电解液领域的创业企业,已有5000吨电解液投产;正负极集流体均采用铝箔,代表性企业有鼎胜新材、万顺新材、天山铝业等;传统锂离子电池隔膜可应用于钠离子电池,代表性企业有恩捷股份、星源材质、中材科技等。

中游分析:

出货量:2023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出货量约为0.5GWh。随着产业发展,2024年出货量有望首次突破1GWh。
需求量:2024年我国钠离子电池需求量预计将达11.9GWh。目前部分企业已开始小批量生产,但尚未大规模产业化,初期成本优势不足,未来随着产业投入加大,其有望成为锂离子电池的重要补充。
产能:2023年以来已有超22家企业发布钠离子电池新品、超31家钠电企业获得融资、超80个钠电项目签约/开工。目前宣布投产的企业包括阜阳海钠、华钠芯能、传艺钠电、多氟多、维科钠电、中比新能源等,合计产能超10GWh,此外还有多家企业中试线投产。
企业布局:国内布局钠离子电池的企业超百家,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中科海钠、钠创新能源为代表的专注于钠离子电池研发与生产的高新技术型企业,另一类是以宁德时代、欣旺达、亿纬锂能等为代表的锂电巨头企业。中国钠离子电池仍处于产业化初期,技术有较大提升空间,在储能、中低速车和电动二轮车等领域的潜在市场广阔。中国钠离子电池相关上市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浙江省、江苏省等地。

下游分析:钠离子电池的下游应用领域包括:

电动两轮车:2023年我国电动两轮车的销量约为5600万辆,同比下降7.74%。预计2024年销量将增至6562万辆。
光伏电站:2024年1-3月,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6.6亿千瓦,同比增长55.0%;新增装机4574万千瓦,同比增加1208万千瓦;光伏发电量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7.5%。
风力电站:2024年1-3月,全国风力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4.6亿千瓦,同比增长21.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绝对发电量为2237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7%,其中1-3月风力发电量241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0%。
工程机械:2022年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受多种因素影响市场需求大幅减少,营业收入降至7977亿元,同比下降12%,2023年约为8490亿元。预计2024年工程机械市场将增至8766亿元。

发布日期:
分类: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