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相关信息如下:
公司前身为长城汽车的动力电池事业部,自 2012 年起开展动力电池的预研,2018 年 2 月从长城汽车完全剥离独立面向全行业发展,正式更名为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部位于江苏。
该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汽车动力电池材料、电芯、模组、pack、bms、储能产品研发和制造的新能源高科技公司。
经营范围包括许可项目与一般项目。许可项目有供电业务;电力设施承装、承修、承试;各类工程建设活动;技术进出口;货物进出口;进出口代理;道路货物运输(不含危险货物)等。一般项目涵盖技术服务、技术开发等;电池制造与销售;化工产品销售(不含许可类化工产品);信息咨询服务(不含许可类信息咨询服务);互联网数据服务;信息系统集成服务;集成电路芯片及产品销售、设计、制造;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销售;新能源汽车电附件销售;分布式交流充电桩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机动车充电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运营;合同能源管理;工程和技术研究和试验发展;资源再生利用技术研发;电子元器件与机电组件设备制造、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制造、销售;电力电子元器件销售;电子测量仪器销售;电子专用设备销售;非居住房地产租赁;住房租赁;以自有资金从事投资活动;普通货物仓储服务(不含危险化学品等需许可审批的项目);塑料制品销售;橡胶制品销售;电线、电缆经营;金属材料销售;高性能有色金属及合金材料销售;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等。
公司研发和生产采用全球化布局,已在无锡、保定、上海、深圳等地建立研发中心,在常州、保定、泰州、马鞍山、盐城、上饶等地建有生产基地,并继续在中国长三角区域、华中区域、西南区域及欧洲地区、东南亚地区完善生产基地布局,同时在德国、韩国等地建设研发中心,建立起全球化的研发、生产和服务网络,服务全球整车企业及储能客户。其在江苏金坛率先打造出行业首家车规级 AI 智能动力电池工厂。
公司实施动力+储能双轮驱动战略,开拓动力电池和储能两大业务板块。在动力电池业务方面不断创新,材料创新上推出世界首款无钴材料电池;工艺创新上率先将高速叠片工艺应用在方形硬壳电池领域,并研发出第三代超高速叠片技术-飞叠;电芯创新上推出短刀电池新品类;结构创新方面成功推出龙鳞甲电池。在储能业务上,可提供全系储能产品及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运维和能源运营服务,已发布应用于电力、工商业和家庭三大场景的短刀全系储能电芯和产品,并在多地完成大规模储能项目交付并网。
公司法人为杨红新。公司最高权力机构为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高管层对股东大会负责。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其部分股东信息如下:保定市瑞茂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持股数量127768.96万股,持股比例39.40%;先进制造产业投资基金二期(有限合伙)持股19479.69万股,持股比例6.01%;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股15605.90万股,持股比例4.81%;海口市碧桂园创投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4565.45万股,持股比例4.49%;上海长三角中银资本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8446.76万股,持股比例2.60%;保定讯奇科技有限公司持股7027.05万股,持股比例2.17%;深创投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材料基金(有限合伙)持股6972.82万股,持股比例2.15%;建信蜂巢新能源股权投资基金(天津)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6198.06万股,持股比例1.91%;北京瑞远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持股5139.86万股,持股比例1.58%;中津创新(天津)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648.55万股,持股比例1.43%。
蜂巢能源获得了许多荣誉,例如2020 年、2021 年连续两年被行业评为“中国汽车行业知识产权优秀企业”,入选江苏省科技厅“2020 年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独角兽企业”;2021 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上荣获“全球新能源汽车前沿及创新技术”大奖;2021 年入选“未来之星——年度 21 家高成长性创新公司”名单;2021 年以 586 项专利公开数量位居中国动力电池专利公开量创新主体 TOP10 榜单第一,2022 年以 878 项专利公开数量蝉联该榜单第一;2022 年 8 月入选福布斯发布的“2022 中国创新力企业 50 强”;2023 年 4 月以 600 亿人民币的企业估值入选《2023·胡润全球独角兽榜》,排名 71 名;2023 年 4 月荣获第六届国际储能创新大赛“2022 储能技术创新典范 TOP10”奖项;2023 年 6 月被中国(江苏)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评选为“2023 中国储能行业十佳储能电池供应商”等。
其发展历程中的重要事件如下:
2019 年 3 月,蜂巢能源技术中心项目落地无锡;7 月,全球首发无钴材料电池;11 月,蜂巢能源车规级 AI 智能动力电池工厂投产。
2020 年 11 月,正式选定德国萨尔州建设电池工厂;12 月,举办首届电池日,并宣布无钴电池接受全球预定。
2021 年 2 月,无钴正极材料在常州工厂正式量产下线;3 月,蜂巢能源深圳研发中心成立;7 月,无钴电池在常州工厂正式量产下线;10 月,首登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 TOP10 榜单;11 月,第一代 L600 短刀电池实现量产;12 月,举办第二届电池日,发布四大支撑战略,推出短刀电池新品类,推行电动全域短刀化;同年陆续在遂宁、湖州、马鞍山、溧水、成都、常州、盐城、上饶建设生产基地。
2022 年 1 月,上海研发中心成立;5 月,发起“先蜂产业合作伙伴全球招募活动”;11 月,递交 IPO 招股书,申请科创板上市;12 月,发布全新一代的高安全动力电池系统化解决方案龙鳞甲电池、超高速叠片技术“飞叠”、高锰铁镍电池和纳米网硅负极,并开启“动力电池 + 储能电池”双轮驱动战略。
2023 年 4 月,龙鳞甲电池首次亮相上海车展;5 月,第二代 L600 短刀叠片电芯 196Ah 在中国南京基地量产下线;6 月,储能携全系储能产品首次亮相慕尼黑太阳能光伏展,面向全球首发厚度仅为 66mm 的全球超薄家庭储能系统和短刀户储电芯;7 月,在泰国建设电池模组 PACK 工厂,盐城基地飞叠短刀 L400 电芯 2 个月累计生产超 50 万支;8 月,与电投易充达成战略合作,挺进换电领域;8 月,储能参展赞比亚农业商业展,着手布局非洲市场;10 月 10 日,蜂巢能源科技泰国有限公司与泰国能源供应商万浦集团(Banpu)的子公司 Banpu NEXT 签署战略合作协议,Banpu NEXT 将投资入股蜂巢泰国,获得其 40%的股权;12 月 22 日,决定撤回 A 股 IPO 申请。
2024 年 2 月 28 日,在泰国举办投产仪式,宣布蜂巢能源泰国工厂正式投产,产品开始批量交付,即将搭载长城和合众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在泰国上市。泰国工厂由蜂巢能源旗下子公司—蜂巢能源(泰国)有限公司与 Banpu NEXT 合资成立,选址泰国春武里府是拉差市(Sriracha Chonburi),围绕车载动力电池、2-3 轮车电池、储能、回收等多个领域开展业务。目前生产的产品为配备 L600 磷酸铁锂短刀电芯的 LCTP 电池包,带电量 60KWh,续航可达 500km 以上,主要供给泰国长城欧拉、哈弗和坦克等车型以及泰国合众新能源汽车使用。
2024 年 4 月 11 日,在第 12 届储能国际峰会暨展览会上,发布自主研发的 L500-325Ah/350Ah 大容量储能短刀电芯和 6.9MWh 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