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动态如何?

钠离子电池技术发展势头强劲,以下是一些最新的发展动态:

产业化进程加速:2023 年被业内认为是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元年。2024 年以来,宁德时代、中科海钠、众钠能源、传艺科技、鹏辉能源、孚能科技等企业密集发布钠离子电池产品,并宣称大额订单在手或具备量产供货能力。2024 年签约、备案、开工的钠电项目超过 20 个,涉及电芯、正负极材料等诸多细分领域,项目投资总额近 400 亿元。今年首个 10mwh 的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已在广西南宁正式投运,新疆巴里坤融合了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的储能项目实现并网。
成本优势逐渐显现:钠离子电池资源分布广泛、提炼简单,其原材料价格相对较低。随着技术突破和规模化量产,钠离子电池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例如众钠能源 2024 年 4 月发布的聚钠 1 号售价为 599 元,折算为 0.45 元 / 瓦时左右,规模化量产后成本可进一步降低到 0.35 元 / 瓦时以下。
技术不断突破: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等科研团队在钠离子电池关键材料和电解质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开发了多孔石墨集流体及预钠化技术、高离子电导率的聚合物电解质、安全的水系电解质等。一些企业也在积极研发,如豪鹏科技通过专项研发和合适的电池结构设计,在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两个方向形成突破,已构建了具有资源优势及综合竞争力的电化学体系。大港油田联合科研企业完成攻关,实现磷酸铁钠电池储能先导试验电站并网投运。
应用范围有望扩大:钠离子电池在功率密度、宽温和循环寿命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在用户侧储能、数据中心和基站储能等中小型储能领域有望率先渗透。随着技术的发展,其应用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例如全国首座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建成投运,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的相关利好政策也在不断加码。高工产业研究院预测,到 2025 年,钠离子电池出货量将超过 50 吉瓦时,到 2030 年将超过 1000 吉瓦时,未来几年,钠离子电池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82.6%。

尽管钠离子电池发展前景良好,但目前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技术路线尚未完全明确、能量密度有待提高、产业链有待进一步完善等。不过,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成熟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的支撑下,中国钠离子电池在国际上掌握绝对先发优势,其产业发展有望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

发布日期:
分类: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