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钠离子电池定义

钠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主要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其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两者都被称为“摇椅式”电池。
在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会在两个电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出:充电时,钠离子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
钠离子电池的主要构成包括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集流体等。其使用的电极材料主要是钠盐,相较于锂盐而言储量更丰富,价格更低廉。
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具有一定优势,例如:

钠盐原材料储量丰富,价格低廉,采用铁锰镍基正极材料相比较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原料成本可降低一半;
由于钠盐特性,允许使用低浓度电解液(同样浓度电解液,钠盐电导率高于锂电解液20%左右),可降低成本;
钠离子不与铝形成合金,负极可采用铝箔作为集流体,能进一步降低成本约8%,减轻重量约10%;
由于钠离子电池无过放电特性,允许钠离子电池放电到零伏;
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大于100Wh/kg,可与磷酸铁锂电池相媲美,且成本优势明显,有望在大规模储能中取代传统铅酸电池。

不过,大多数钠离子电池都包含液体电解质,存在易燃性风险。
钠离子电池的发展历程较长,早期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不理想,发展缓慢。近年来,研究人员不断探索合适的正负极材料,在容量和循环寿命方面有了很大提升。随着技术的进步,钠离子电池在储能和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展现出了一定的应用潜力,但目前仍处于产业化初期。

发布日期:
分类:鸿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