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结构基础
物质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包括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通常情况下,原子呈电中性,因为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
例如,氢原子有 1 个质子(原子核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和 1 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整体呈电中性。
摩擦过程中的电子转移
当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它们的表面原子会相互靠近并发生相互作用。由于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不同。
束缚能力强的原子会把束缚能力弱的原子的电子吸引过来。比如,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比丝绸弱。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上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丝绸上。
物体带电情况
物体失去电子后,因为正电荷数多于负电荷数,就会带正电;而得到电子的物体,负电荷数多于正电荷数,就会带负电。
在上述丝绸摩擦玻璃棒的例子中,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本质是通过摩擦使不同物质的物体之间发生电子的转移,从而使物体带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