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通则》的背景

目前在消费电子市场和新能源汽车市场,锂离子电池处于“一统江湖”的主流地位。

随着对锂离子电池需求的快速增长,锂资源的供应已经成为全世界关注和争夺的焦点,中国、欧盟、美国纷纷将锂定位为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或关键性原材料。

随着锂资源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全球锂价不断攀升,2022年11月,全球电池级碳酸锂价格突破60万元/吨,刷新历史最高纪录,无疑给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阻碍。

地壳中钠储量达2.74%是锂资源的440倍,采用钠替代目前新能源的电池中的锂元素,可以有效降低锂的供应压力和电池成本,使其具有更强的可持续性。

因此,使用钠离子电池成为锂离子电池的补充和替代,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另外,由于锂离子电池在低温环境下的表现不尽如人意,使得各类锂电池消费产品和电动汽车在北方寒冷地区和冬季的使用受到极大限制,而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显著由于锂离子电池,可以在一些低温环境下成为锂电池的替代产品,对于整个新能源产业发展和覆盖具有重要作用。

目前,钠离子电池以硬碳作为负极材料已在行业内达成共识,而正极材料目前仍然存在多种发展路线,包括过渡金属氧化物、聚阴离子型化合物和普鲁士蓝类化合物,因此正极材料的开发是钠离子电池发展关键之一,决定了未来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和成本。